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唐宫路上一家健身房。此时正值健身的高峰时段,各种健身器械几乎都是满负荷运转。“男会员年卡每张500元,非常划算。”一位女服务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可以天天来吗?”“当然可以。”服务员一边回答,一边赠送了两张免费体验券。如果天天来,算下来一次健身竟然花费不到2元钱!
中州中路两旁聚集了多家大型健身房,这里的价格战尤为引人注目。一家健身房推出每张780元的会员年卡,附近一家健身房则打出“900元20个月”的广告。
“去年这个时候,一张健身年卡还要一二千元,健身的人也没有这么多。”前来健身的赵小姐感叹道。短短一中欧体育年多时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将健身从时尚消费一下子带入平民化消费时代。
价格战让一些健身企业颇感无奈。一家大型健身企业负责人说,其健身场地租金、水电费等直接支中欧体育出每月达9万多元,而健身费用越来越低,健身房一不小心就可能赔钱。
价格战降低了消费门槛,越来越多的工薪族得以跨入健身的行列。但是,对消费者而言,这并非完全是好事。一位健身企业负责人说,利润越薄,健身企业就会吸收越多的客户,以谋求薄利多销。一旦健身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为数众多的会员手中持有的年卡可能形同一张废纸,导致会员利益受损害。桶装水、美容院一夜“蒸发”的阴影,离健身行业越来越近。
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让一些健身房人气高涨,但健身房容量不足的短处开始显现出来。中州中路一家健身房开始婉拒男性会员报名,原因是“人太多,健身房条件有限”。部分健身房里人满为患,器械、场地均显紧张,服务质量难免跟不上。以前,一名健身教练同时辅导3名健美练习者,如今则多达六七名。
健身行业热衷价格的比拼,忽视了行业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一家健身房引进了桑拿瑜伽项目,由于缺乏专业的身体测试设备,项目一直处于搁浅状态。“桑拿房温度高达38℃,若健身者身体素质不好,很容易出危险。”一位知名专业健美教练告诉记者。但是一套好的身体测试设备,需要投资一二百万元,对多数健身房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专业品质的不足,不仅体现在健身设备和健身环境等“硬件”上,也体现在许多科技含量较高的“软件”服务的缺失上。比如,许多跨国健身连锁机构盛行的私人教练、运动营养师、心肺功能监控、健康档案管理等服务,在我市健身行业仍然欠缺。
业内人士认为,很难想象单纯以低价格作为经营优势会持续多久,健身企业良性发展,必须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工夫。有关部门应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引导健身企业良性发展,特别是外地对健身企业分级管理的做法,不妨借鉴一下。对消费者来说,选择合适的健身房,不仅要看价格,更重要的是看其能否提供科学的健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