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30 日,运动科技公司 Keep 正式启动招股,预计 7 月 12 日上市,这家备受关注的运动科技公司终于要走完 IPO 的最后一段路。
2022 年,3640 万的平均月活用户与月活用户产生的 21 亿次锻炼次数,让 Keep 继续保持了全球最大健身平台的位置。
2020-2022 年,其月度订阅会员数量分别为 191.0 万、328.0 万、362.1 万,会员渗透率分别为 6.4%、9.5%、10.0%;每名月活用户收入分别为 37.2 元、47.1 元、60.8 元,订阅会员渗透率的提升,证明了其付费探索模式有了一定成果。
对互联网平台来说,活跃用户、付费会员、每名月活用户收入,是盈利能力提升的关键。招股书显示,从 2020 年到 2022 年,Keep 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迅速增长,分别为 3.38 亿元、5.58 亿元、8.94 亿元。
目前,消费品业务已经成为 Keep 最大的收入来源。招股书显示,除互联网渠道外,Keep 在 2018 年推出了包括自营商城和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智能健身设备、健身装备、服饰、食品等商品。2020-2022 年 Keep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销售额分别为 6.37 亿元、8.73 亿元、11.37 亿元,收入占比均超过 50%。
当前,围绕健身 Keep 形成了 3 个主营业务,其中会员订阅及在线付费内容以及消费品业务均在高速增长中。
三大营收板块带动了 Keep 收入的稳定增长。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2022 年,Keep 分别录得收入 11.07 亿元、16.20 亿元、22.12 亿元,收入规模逐年攀升,而从亏损的角度讲,分别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 22.40 亿元、29.08 亿元、1.05 亿元,亏损率已降至 4.7%,基本到了扭亏的临界点。
据 GPLP 犀牛财经研究 Keep 的营收可以发现,Keep 能够实现营收的稳定增长,这跟其业务之间互相协同密不可分。
优质的健身内容可以吸引用户成为订阅会员,涵盖 吃穿用练 的健身产品可以提升用户的健身体验;智能硬件产品用户会通过对内容的消费,进一步反哺线上内容;社区板块提供了用户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提升用户粘性;线下健身空间 Keepland 弥补了家庭健身场景外的健身场景——一个在 Keep 平台内的完整健身生态形成了。
这让 Keep 与传统互联网公司有了不同之处。软硬件结合并非 Keep 首创,但很多互联网公司往往是将硬件作为其互联网业务的补充,或利用线上流量卖货,但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像 Keep 一样形成完整闭环。
Keep 诞生时,互联网健身几乎是一片空白。彼时,健身爱好者们只能通过搜索引擎获得健身内容,既缺乏专业性,又缺少同好交流的平台。想要获得专业的健身服务,往往只能到健身房里找私教,这样的服务方式受时间、空间、经济条件的制约较大,门槛较高,使得专业的健身服务难以形成规模化。
Keep 的出现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再加上当时正处于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期,凭借 运动社交 + 免费健身课程 , Keep 成立仅 105 天就收获了 100 万用户。
2020 年疫情的出现令线上健身需求大幅增加,当时互联网健身方式主要可分为 3 类,一是传统搜索引擎、论坛、视频网站上的各种图文、短视频健身教程;二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跟练;三是以 Keep 为代表的专业健身 APP。
图文教程大多产生于健身爱好者的自发行为,影响范围小,后两种线上健身方式推动了线上健身迅速发展。但对短视频平台而言,健身直播只是为其补充流量的方式,即便有刘畊宏这样的大主播,但随着观看用户增多,最终走向直播带货,背离健身的本质。且这类健身直播往往 重跟练,轻指导 ,虽然可以给用户带来愉快的健身体验,让人们喜欢上健身,但对于有实际健身需求的人来说,这种方式常常难以与健身需求相匹配。
而用户打开 Keep 则更多是希望沉浸式锻炼。与短视频平台相比,Keep 提供的是 专业 的价值—— Keep 平台中健身课程层次感更丰富,选择性、专业度和连贯性也更强,同时,Keep 具有完善的打卡记录功能与大数据推荐机制,更适合那些真正拥有长期健身需求的用户。
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爆款内容与头部 IP 拉高了线上健身行业的天花板,让很多用户对在线健身产生了兴趣,这也意味着 Keep 拥有了更加广阔的流量池——一旦在短视频平台健身的用户拥有更多个性化需求与专业指导,他们就会选择 Keep。
不过,互联网模式难免会遇到整个互联网行业都要面临的问题:流量变现越来越难,新公司拥有流量后如何扩大收入规模?为解决这一问题,Keep 在积累了一定流量之后就开始不断探索横向打通。
一切事物底层逻辑,其实都是相通的——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而崛起的第二代互联网龙头的美团、字节集团等公司,同样是主业成熟后,积极探索延伸业务打造 第二增长曲线 。
比如,抖音依托今日头条的流量优势,布局短视频平台,并最终发展为集新闻、娱乐、社交、电商等为一体的超级聚合平台。起于团购的美团,同样凭借外卖业务成就其近 8000 亿市值。
同样是借助互联网崛起的 Keep 也是同样如此——如今,覆盖范围更广的消费品业务也已超越纯互联网模式的线上业务,成为 Keep 的第一大收入来源,Keep 业务的边界早已突破了互联网行业。
2018 年,Keep 开始布局消费品业务与线下健身房 Keepland。在横向扩张的过程中,Keep 也经历了探索与调整的过程。
最初对于线下场景的布局,是 Keep 对线上主阵地的线下场景补充,以满足用户在家庭场景之外的健身需求,也更符合当时 健身就要去健身房 的市场阶段认知和用户习惯。
几年疫情,彻底改变了线下健身房业态的经营状况。2021 年初,Keep 转变思路,推出了与线下健身房合作的新模式,将 Keep 的流量优势和技术优势与传统健身房的场地优势相结合,不仅避免了与传统健身房的同质化竞争,也为线下健身生意场的降本增效,带来一些新的灵感。
2023 年 2 月 28 日,Keepland 宣布 2022 年超额完成了门店扩张计划,2023 年 Keep 还将继续加强为传统健身行业赋能,加大对线下业务的投入力度,若 Keep 线下业务目标能够如期实现,Keep 不仅可以率先弥补互联网健身平台在线下的不足,而且线下业务有望成为另一重要收入来源。
Z 世代通常是指 1995-2009 年出生的人类,至 2027 年,最小的一批 Z 世代也已成年,在以年轻人为主的健身行业,更加容易接受互联网方式的他们必将带动线上健身占比的提升,可以说未来健身市场 得 Z 世代者得天下 。
随着被称为 网生代 的 Z 世代群体逐渐拥有独立的消费能力,他们已经成为大部分 to C 行业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
据 Mobile 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健身人群中,25-34 岁群体占比达 44.8%,是最大的健身群体,18-22 岁群体占比为 19.4%,也是主力军。
而在吸引 Z 世代方面,Keep 通过提升健身内容趣味性、推出奖牌业务、强化社区互动等,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研究显示,传统健身房续课率最高的教练通常都是让会员练得开心的教练,在信任及自信的基础上,会员更容易续买课,而线上健身亦是如此。
为了让用户用有趣的内容抵抗健身的枯燥感,Keep 推出了拳皇联名课程,让用户边游戏边运动,在快乐地氛围中完成训练。Keep 还与虚拟偶像 A-Soul 定制燃脂课程,用 Z 世代新偶像激发年轻用户运动热情。
此外,Keep 还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以专心交流健身心得,分享健身成果的高质量社交空间,吸引了大量年轻活跃用户长期在其社区上互动。据 Keep 招股书显示,2022 年,76.6% 的月活跃用户在 30 岁以下,Keep 社区的互动总数达到 11 亿次。
线上赛事是 Keep 吸引年轻用户的另一撒手锏。从 2018 年开始,Keep 就推出了以跑步为主的线上跑活动,用户可以通过付费报名线上赛事获得实体奖牌作为奖励。过去几年里,Keep 与三丽鸥、海绵宝宝、蜡笔小新等知名 IP 推出联名奖牌,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Keep 界面显示,蜡笔小新联名赛事已经有近 20 万人次报名。
随着 Keep 奖牌逐渐出圈,其背后紧紧关联的跑步、竞走、跳绳等运动方式也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
不过,Keep 已经形成了一个软硬结合的闭环发展模式,且当线下业务 Keepland、线上新业务虚拟赛事等取得不错的进展时,让市场看到 Keep 的营收能力并不弱。随着营收规模与运营效率的提升,Keep 盈利只是时间问题。中欧体育中欧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