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一个大学生想在毕业之前瘦下来,这段经历促使他着手搭建了一款以运动为主题的App;9年之后,他收获了一个IPO。
7月12日,“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3650”,首发价格28.92港元每股。本次IPO,Keep总计全球发售1083.9万股,其中国际发售975.47万股、公开发售108.39万股。
奋达科技、胜德集团、群鑫机械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金额为7654万港元。据悉,Keep公开招股获3.08倍超额认购。
Keep此次上市,也成了2021年之后,首个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
“未来,Keep将站在更广阔的舞台迎接更多新挑战,继续坚守使命,让世界动起来。”CEO王宁在敲钟现场表示。
行业人士认为,这个时间点选择在港交所上市,并不是行业传统意义上的“好时机”。其同时也指出,没有永远“低买高卖”的好时机,选择这个时间窗口上市,虽然Keep的募资和估值都会受到影响,但这不仅仅是Keep给自己9年长中欧体育跑的一个交代,也给了行业内外,其他平台型互联网公司信心。
一切故事的起点,始于2014年。2014年,创始人王宁在快毕业的时候开启了减肥计划,他通过坚持跑步顺利减重50斤。这个特殊的成就感,让他与健身中欧体育行业有了不解之缘。结合他自身所在的计算机专业,Keep从诞生之初就拥有了“健身+互联网”的双重基因。
2015年前后的时间段,是国内健身行业被资本密集关注的时刻。Keep作为优质标的融资势头更猛。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Keep连续获得四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5700万美元。
除了行业热门,当时的Keep被看好,还因为Keep的slogan“自律给我自由”在年轻消费人群中“洗脑式传播”。2016年,Keep的月活用户突破1000万。
大量的优质用户也让Keep得到了一众明星资本的加持。从融资上看,2014年至2021年,Keep共完成9轮融资,累计融资达6.5亿美中欧体育元,集齐了GGV Capital、SVF II Calorie、五源资本、添曜、JenCap、BAI GmbH及GS Capital等一众明星资本。
Keep的“自律给我自由”让向往自律带来美好生活的年轻人蜂拥而至。成立921天,Keep用户数量突破1亿;瞄准居家健身后再次给Keep带来了“涨粉”机会:Keep的月活跃用户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20%。
但健身需要克服巨大的惰性,需要进行心理建设才可以完成。2021年8月,Keep更新了之前“自律给我自由”的slogan,将其升级为“自律给我快乐的自由”,对自由做了全新解读,其目的在于让用户运动不再简单,更多地享受运动过程带来的快乐。
在成立的前几年,Keep的用户盘子稳步增长,但这个庞大的用户盘迟迟无法最大化地变现。
近几年,Keep开始加速商业化探索。在最新的招股书中,Keep着重围绕三部分——自有品牌产品健身、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以及广告及其他服务收入,强调了自身的造血能力。
根据招股书,Keep公司2022财年(截至2022年12月31日)收入为22.1亿元,较2021财年的16.2亿元,增长37%。
在自有品牌部分,Keep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通过自身的电商平台销售自有品牌的运动消费品,比如智能产品、运动器材及装备、健康食品等运动商品。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Keep来自该部分的收入分别为6.37亿元、8.72亿元、11.3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均在50%以上,分别为57.5%、53.9%、51.4%。
会员订阅即线上付费内容在近三年里增长迅速,招股书中将该项业务比重的上升归因为付费会员的增加和健身需求的推动。2020年至2022年,该部分的收入分别为3.38亿元、5.58亿元、8.9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在逐步提升,分别为30.5%、34.4%、40.4%。
此外,2020年至2022年,Keep付费会员的数量、付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平均月度订阅会员分别为191万、328万和362万,来自每名月活用户的收入分别为37.2元、47.1元、60.8元。
在各项业务稳步增长的前提下,Keep的营收也开始增长。根据最新招股书数据,Keep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4.4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17亿元增长7.2%。2022年,Keep实现收入22.12亿元,较2021年的16.19亿元增长了36.6%。
在造血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Keep净亏损额开始收窄。但无法回避的是,Keep仍没有盈利。
2022年Keep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亏损为6.67亿元、2021年同期为8.27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Keep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亏损为1.18亿元、2022年同期为1.55亿元。
7月12日,Keep开盘价达到了30.3港元每股健身,上涨4.77%,市值达159.28亿港元。7月14日,Keep股价最高时至31.8港元/股,涨超9%。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不盈利的事实确实会影响投资者情绪,但更重要的是,企业是否有更明朗的未来。如果企业前景好,建立起了强势护城河,一时的亏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作为运动健身赛道首个上市的企业,Keep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内线上运动健身市场的潜能。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健身市场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2021年,我国健身人群渗透率为21.5%,预计到2026年我国健身人群渗透率将达到29.3%,健身人数将达到4.16亿人。
同时,根据灼识数据,2021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2596元/人,人均消费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而国内体育消费意愿正不断增强,根据《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2021年大众健身年平均总消费相比2020年提升35%。报告认为,未来线上健身市场具有可观的增长潜力。
从Keep自身来看,公司的成长仍有较大的潜力中欧体育。首先值得关注的是,Keep在2019年发布了一条新的广告片,在这条宣传片里,Keep将运动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上下班挤地铁也是运动、出门扔垃圾是运动、用灭蚊拍拍蚊子也是运动……
过往Keep的品牌气质,包括提供的内容都偏硬核,以更专业的姿态帮助初入健身领域的小白,科学训练,迅速上手;而当下,随着“老手”不断增多,叠加健康生活的需求增长,追求“动起来”的需求增加,Keep更希望通过趣味化与链接性,赋予品牌新的意义。
今年3月发布的体感运动主机Keep Station(简称“KS”)是一款家庭运动场景下的智能交互设备,提供硬核严肃运动的AI指导课,也提供轻松有趣的音乐和格斗碰撞的节奏拳击课与可以和帕梅拉同屏PK打分的AI评分课,以及搭载跳舞毯使用的舞蹈类课程的四大内容产品。其中AI系列课程与Keep App主站内容打通,覆盖App内全品类运动内容。
但当时,Keep似乎在“趣味”与“专业”的二选一中,有些犹豫。定位“专业”,需要提高客单价,这个商业闭环在当时没有跑通。比较明确的信号是2023年3月新品发布会上,Keep着重强调了互动趣味新产品——KS,“快乐运动”成为Keep的另一标签,而这一动作,也让Keep的一只脚,迈进了大健康这个更大的市场领域中。
此外,Keep在技术研发、内容开发以及品牌力三个方向上加固自身的护城河。
最新更新的招股书披露,Keep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3个最重要的用途,分别是:35%将在未来三年内用于研发,以提升技术能力并推动产品创新;30%将在未来三年内用于健身内容的开发及多元化;25%预计在未来三年内用于投入品牌宣传及推广。
Keep在招股书中,并没有显示出为短期盈利带来的焦虑,并强调了长期主义。
Keep表示,公司优先考虑战略路径而非收支平衡,将品牌投资、内容研发、产品供应等投注在用户增长上,预计将继续产生亏损净额及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从未来长远角度来看,公司希望持续增加营收,削减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早日扭亏为盈,打消市场的担忧和疑虑。
9年长跑,Keep体现了自身的长跑能力,未来,Keep能否穿越周期,市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