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这样让大学生爱上锻炼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3-29 20:22:38

  “无愧曾经挥洒过的汗水,不负咬牙坚持的自己!”新学期,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柳国宝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等级证书”资格认定。

  这份证书,被该校学子亲切地称为“身体倍儿棒”证书,在校三年体测总评成绩在80分以上(即要达到“优秀”或“良好”)才能获得,并在每年毕业典礼上由学校党委书记亲手签发。

  “原来提起体测就犯愁,现在同学们都争着抢着晒跑量、比锻炼!”为了挣得这份荣誉,柳国宝每天坚持早起晨跑、晚上进行体能训练,“与惰性作斗争”:“那些坚持的瞬间不仅让我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更激励我未来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要迎难而上、持之以恒!”

  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了、跑两步就气喘吁吁……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话题备受关注,“脆皮大学生”等调侃也频上热搜。如何让体育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不少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给出的解题思路是——以推行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为杠杆,继而撬动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着力在体育教学、中欧体育官网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体育社团、体质测试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求实效,让“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校园。

  “改革推行后,学生体质优良率、体育课程参与率持续上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2025届毕业生学生体质测试优良率同比增长3.13%。”该校党委书记赵伟说:“这不仅显著增强了学生体质,还深化了其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抗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

  晚上熬夜、早上起不来,最大运动量就是从宿舍到教室……这是很多大学生的线年,相关部门就发文要求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活动。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也对高校推进大学生体育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现实中,不少教师、专家反映,由于对体育锻炼缺乏应有重视、体育课设置不合理等原因,规定难以扎实落地。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问题严峻,肥胖、耐力不足等问题突出。

  “学校党委立足育人全局,探索构建了体育育人‘三维融合’新范式,即组织保障、资源投入和健康促进深度融合。在党建引领下,通过落实党管学生体质健康责任、完善管理体系,确保体育工作的有效推进。”赵伟介绍。

  在战略定位方面,学校党委书记亲自部署学校体育工作,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校领导班子考核内容,每年定期开展1次党管学生体质健康述职活动。

  在评价考核方面,学校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各级书记考核体系;学校党委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体育工作报告,召开专题会议通报体质测试情况。

  在资源投入方面,学校每年安排体育专项经费约100万元,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和体育场馆运行维护机制,体育场馆免费向学生开放,致力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

  责任层层压实,意识逐步提升。一连串真招实举,该校不仅构建出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还催生出不少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好做法——率先在毕业典礼上颁发“身体倍儿棒”证书就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学校党委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还是创新颁发体质证书,都在向师生鲜明传递一种信号:健康的体魄是值得表扬、值得骄傲的,也是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刻度。”赵伟说。

  暖风习习,跟随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部长羌梦华的脚步漫步校园,随时能与勃发的运动气息“撞”个满怀:篮球场、羽毛球馆人声鼎沸,操场上跑步的学生活力四射,连传统冷门的器械训练区也排起了长队。

  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颁发证书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环。如何在有效激励的前提下,提供多样化、立体式的课程体系、锻炼选择,让大学生真正爱上体育锻炼?

  “我们以‘教会、勤练、常赛’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实施路径,建立起体育‘必修+选修’与‘课内教学+课外锻炼’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新模式。”羌梦华告诉记者。

  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运动——该校持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结合职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体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中欧体育官网锤炼意志。同时以体育课程为载体,大力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蕴含的美育、劳育等元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构建校园四级体育竞赛体系,推动“勤练”“常赛”蓬勃开展——该校分时段将大球、小球、棋牌、阳光跑、运动会和美育成果展等高度融合,设立“春季联赛+秋季联赛+综合性运动会”组成的体育文化节,形成了常态化体育竞赛机制,体育比赛贯穿全年,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学期有总结、年年有创新”,全年参与体育竞赛活动人数达在校生人数50%以上。

  此外,该校还从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出发,积极搭建体育竞技和交流平台,面向全校学生组建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社团15个,组建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羽毛球、乒乓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12支运动队,积极参加相关比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持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学生,工作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还需要强健体魄作为支撑。通过运动,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专注度也提高了。”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王琦涛说。

  “运动达标情况、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运动时长够不够都一目了然,根据运动数据能生成详细进步曲线,让我清楚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操场上,记者遇到了正在跑步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陈登涛。她得意地炫耀起学校为她开具的“运动处方”——一个智能手环:“看着自己的运动数据和身体指标逐渐向好,运动动力也越来越足。”

  一直以来,过程评价弱、教师指导不够精准等问题也是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高校体育工作效用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创新体育工作模式,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在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化体育设备成为“解题妙招”。

  “我校积极探索智能化体育设备在体育教学、体质测试、运动训练等方面的运用,不仅提升了体育工作成效,也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羌梦华将学校的做法一一道来:学校将校园跑运动APP作为核心数据采集工具,精准记录轨迹、速度、时长等丰富数据;加上每年一轮的体质测试中的肺活量、耐力、力量等详细指标,为全面了解学生体质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撑:“学校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全面洞察学生的体质状况及潜在问题,为每位学生量身开具‘健康处方’,极大激发学生锻炼热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让学生渐养成规律锻炼的自觉意识,从被动约束升华为主动追求。”

  一组直线攀升的数据,映射出该校在体育工作上绵绵用力的显著成效:2021年,该校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为73.94%,优良率为8.29%;2024年合格率为91.13%,优良率为11.4%。来自用人单位的认可则更为中肯:“经常锻炼的学生身心健康、自信阳光、有毅力、善于沟通,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轻言放弃,我们特别青睐这样的年轻人!”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扛牢党管学生体质健康责任,结合学生职业发展,以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为根本,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为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赵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