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中欧体育中欧体育【原标题】“阳过”何时能运动健身?要注意什么?健身教练及医生提醒:新冠康复期不建议剧烈运动应循序渐进
近日,部分市民已从“阳过”转为“阳康”,而网上也出现了不少针对“阳过”后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办法,除了经典的食疗方法,运动也是呼声较高的一种方式。记者走访南宁市内部分公园、健身房等地发现,不少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市民坚持户外锻炼以提高免疫力,也有一些“阳过”市民想通过运动让自己早日转阴。那么,疫情期间,运动健身有什么讲究吗?
12月24日,记者来到南湖公园。相较于之前,近段时间公园稍显冷清,但仍有市民会装备整齐地在运动区域进行跳绳、慢跑、快走等训练,还有一些市民则带着孩子在草地上露营、在湖边散步。
“我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提高身体免疫力最好的方式,让新陈代谢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在新冠病毒面前也能有更多抵抗的‘筹码’。”正在湖边散步的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刚感染新冠病毒时,身体确实会比较难受,伴随发热头疼等症状,也因此萌生了“阳康”后马上就开始锻炼的想法。
市民潘先生在慢跑了五公里后逐渐停下脚步,转为散步恢复体能。他说,此时正是他核酸检测阳性的第7天。他在刚“阳”时不太敢运动,现在感觉康复得差不多了,就想着赶快继续锻炼,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我现在除了偶尔会有点鼻塞,也没觉得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了,而且现在跑步也没问题。但是有将近一星期没跑了,可能得重新适应一下跑步的节奏。”潘先生表示,也许是因为平时经常锻炼身体,所以他和家人对于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也较强一些,在感染病毒后仅出现一些类似于感冒的症状。
“外面空气好啊,还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聊聊家常,总比在家里干坐着强。”正在打太极拳的市民龙阿姨则表示,她目前还没有“阳过”,在尽量保护自己不要感染新冠病毒的前提下,更倾向于出门锻炼,增强体质。
相较于跑步、跳绳等较大强度有氧运动的市民,带着孩子在南湖公园散步的陈女士对于“阳过”后的运动更谨慎一些。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说,如果在‘阳过’的一周内进行运动,很有可能会诱发心肌炎。所以我都不敢让孩子太剧烈运动,现在就是带着他们散散步就行。”陈女士说,孩子目前已经停掉了羽毛球课程班的训练。等再过两个月,如果仍未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或许就会让孩子重启课程。
“相比于在家里‘闷着’,我更希望孩子能出来亲近大自然,在人群集聚较少、空旷通风的地方露营,他们跑跑跳跳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在谈话间,市民黄女士和丈夫就熟练地在湖边支起了帐篷。她告诉记者,自己对“阳过”后太剧烈的运动仍有所顾虑,待值得信任的官方公布“阳康”后几天才能运动的消息后,再考虑回归健身房运动。
24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东葛路附近的诺伯曼运动会馆(天筑店)。周六的下午时分,会馆内只有三两市民在锻炼,人数比往常少了不少。
该健身房会籍经理介绍,近期由于多方原因,来此锻炼的市民数量的确呈现下降趋势,预计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往日的状态。
“在‘阳过’的康复过程中,最好不要进行跑步及大重量、超负荷的训练,这是有一定风险性的。如果市民想要出出汗,可以在家做一些徒手或耐力训练为主的轻微训练。”该健身房负责康复训练内容的刘教练表示,希望经过此次疫情后,广大市民能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运动健身增强体质的意识。
刘教练提醒大家,“阳康”后恢复运动的过程中,建议循序渐进地延长时间和增加强度,不要在恢复的第一天就恢复病前运动量。在按防疫要求完成居家休养、日常生活没有不适的情况下,可以逐步恢复游戏和运动。如果症状较重、需住院治疗或有基础疾病的市民,建议获得医生准许后再开始运动。如果市民无法把握康复后的运动量,对身体机能恢复情况有所顾虑,可以咨询住处附近健身房、医院的专业人员。市民在运动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身体有无异常反应,如果出现胸痛、心悸、异常的呼吸急促或眩晕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诊。
“阳康”后运动健身要注意什么?对此,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新冠康复之后不适宜做剧烈运动,且仍要加强对自身的健康监测,尤其是重点关注有基础病的人群。
李侗曾表示,新冠康复之后,很多人的身体状态回到以前还需要一两周时间,建议先不要开展剧烈运动。一些康复的人在返岗上班后立刻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还是会感到有些疲惫甚至头晕,身体状态还是不如以前。建议此时不要剧烈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恢复到以前的活动量、工作量,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想着立刻把以前的工作补上、把以前落下的运动健身活动补上,一旦累了就要赶紧休息。
“建议开展一些适度的、相对温和的运动,比如从散步到逐渐地快走,然后慢跑,慢慢地恢复运动。像一些竞技类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长跑这类激烈的运动建议先放一放。可以适度做一些广播操、健身操、八段锦等,康复早期的运动不能剧烈,而且要控制时间。”李侗曾说。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杰也提醒,如果本身存在基础疾病,无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都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新冠康复期还需要多休息、多饮水,适当补充维生素,等身体慢慢恢复后再循序渐进地运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心率、呼吸,以及个人的耐受量、耐受力等。(记者冯源 文/图)